第1759章 九国会议-《佣兵1929》
第(2/3)页
虽然不至于一笑泯恩仇,但总算是将尴尬的气氛缓解了不少。
陈上将轻咳一声,就笑着说道:“那我就给小周你简要介绍一下目前淞沪会战的情况……”
经过陈上将近四十来分钟的介绍,周文才知道这次自八月就开打的淞沪会战,几乎跟历史上没什么两样。
虽然一开始由张长官率领的第9集团军以优势兵力主动进攻日军在上海的陆战队,即使校长听从了周文的建议,在首次进攻中就投入了两个德械师的兵力,但效果依然不理想。
就因为日军自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就开始在日侨区及军事驻地构筑了大量坚固的建筑和工事。
比如海军司令部、海军俱乐部、海军医院等等都是钢筋混泥土构造,能够扛得住150毫米重炮的轰击。
而且日军还在日侨区大量武装了即使是平时也定期进行训练的日本侨民,导致第9集团军虽然进攻势头猛烈而坚决,但效果却是不佳。
两个星期的进攻作战,虽然占领了虹口的一部分日侨区,但日军依然依托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战斗竟然僵持起来。
而此时小鬼子的军事动员能力却是很强,才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就运送了3个主力师团在上海登陆,国府欲将日寇赶下大海的意图就此失败。
这里主要还是因为日军海空军的优势太大,依托工事防御的日军陆战队和武装侨民人数虽然劣势,但在海军大口径舰炮和大量飞机的支援下,反而让兵力占优并有先手优势的第9集团军损失惨重。
然后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中日双方不断向上海增兵,日军迫于压力也不得不从华北方面军抽调兵力南下。
虽然从战略上说,国府最初制定的逼着鬼子将进攻重心转遇到水网纵横、山势连绵的南方的战略目的是达到了,但华夏这边也同样是将中央军最精锐的德械师也投入大半在这个惨烈的战场上。
近三个月的大战虽然给日军造成了近4万人的伤亡,但华夏军队也付出了伤亡近十万人的代价,而且损失最大的都是国内最精锐的德械师。
而且从整个战场局势来说,华夏军队已经从开始的主动进攻变成了全面防守的被动态势,再打下去的意义已经不大。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既然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为什么还不从上海开始有序撤兵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