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十一章:悲催的高拱-《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3/3)页

    因为浙江,良民结社相互之间是独立的,且跟朝廷衙门也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官员返乡后还可凭借家族的规模在良民社团中占据优势,另外犹豫杭州的各项政令复杂,回去了就靠解读政令也能吃到一波红利,多少是个退路。

    而河南在基层是游民无赖等组成的互助组,这些都是不要命的主,官员但凡有个回乡,想拿朝廷身份压人,跟血流五步比起来就不够看了。

    关键大明朝的祖制就是小衙门低税收的。太祖皇帝当初就是觉得官吏越多,成本越高,对农户百姓的欺压越重,毕竟官吏又不事生产。所以定下了几乎是各地最小规模维持运营的小衙门低税收模式。这可是天大的仁政啊。这帮人现在拿祖制来反对,高拱还真没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回击。

    而且高拱也无非承诺朝廷的官吏就比原本的乡老族老要官吏得好。

    好在浙江还是比较给力,先后织造局与浙江衙门解送了五批税银,算是解了燃煤之急

    但现在四处漏风就算了,从麓川撤回来的军士还没犒赏呢。

    钱钱钱,银子银子银子,作为一个标准的儒生,高拱从来没有现在这样渴望银子过。难怪严嵩当年要拼命在地方搞各种强行摊派呢。

    ?  ?多谢多谢书友江船星雨十年灯、lhpdw的推荐票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