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十二章:高拱两个大明的担忧-《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2/3)页

    几乎是两眼一抹黑。

    以前明明很灵醒的张居正,这一年来也是多看少说,只是专心折腾兵部的事项。

    难道真要走这一步?

    高拱虽然压力山大,但并不表示其没有办法。

    因为先前其就收到河南柳常青连带归有光一起寄来的河南经验汇编。

    里面有一点,就是重启新式官山海。

    这里可不是说朝廷要什么都插一手,而是沿秦岭淮河一线,构筑厘金闸口。

    这样,避免让浙江的各种产品直接冲垮北方的手工业。西北羊毛纺织失败一大根源就是这个。试想把羊毛运往浙江加工后返销西北的价格比本地加工还低,本地作坊怎么可能生存。

    通过这样,让浙江甚至整个江南福建广东更多的去赚泰西、南洋的低端产品的钱。

    高端产品自然可以允许出售,不过得收厘金,这样相当于朝廷在利用浙江商人面向全国收税了,还不用承担骂名。

    北方本地的作坊,完全就可以低成本高价格生产销售,这样朝廷还能再北方收一笔财政,同时也能维护北方的稳定。

    这种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先前寄信的柳常青是没明白为什么高拱那么抗拒,一直拖着不采纳。

    高拱有时候也在嘲笑自己为什么就不敢走这一步。
    第(2/3)页